开学季预防校园结核病健康提示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2-16 16:55
浏览:
打印

开学季,学生们返回校园,学校传染病防控成为学校和家长关注的焦点。结核病是学校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一旦有传染源(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未及时发现,很容易发生校园内传播流行。

预防校园结核病怎么做?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2020年版)》中,制定了9条学校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涵盖了校园结核病防控的要点。

1. 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2.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3. 咳嗽、咳痰 2 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4. 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5. 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6. 在医院就诊时,应将自己的真实信息如实告诉医生。

7. 肺结核患者经过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8. 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

9. 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或血痰,有的人会有低烧、盗汗、胸痛、食欲差、疲乏和消瘦等。

有咳嗽、咳痰 2 周及以上,咯血或血痰等症状的人,通常叫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时,要想到自己有可能患了结核病,应及时、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结核病的传染源来自哪里?

结核病的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研究表明,1例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平均一年将传染 10~15个健康人,在人群密集、拥挤、通风不畅等环境下,将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

结核病是如何传染的呢?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除毛发和牙齿外,人体其他器官系统都可能受到感染而发病,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占各种类型结核病的80%以上,是结核病的主要类型。

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唱歌、大声说话时,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而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飞沫核,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含菌的飞沫核被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

肺结核治好后还会传染吗?

肺结核患者接受规范治疗数周后传染性很快下降,痰内结核菌明显减少,甚至失去传染性。

肺结核患者按照规定的治疗方案完成全疗程,达到治愈标准后,痰中查不到结核菌,就不再有传染性。

学生确诊肺结核后应怎么办?

确诊肺结核后,应在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治疗,同时立即告知班主任或校医务室/医院,以便帮助其他同学尽快接受筛查。

不可向学校隐瞒病情带病上课,或不向医疗机构如实说明学生身份和学校信息。

据雅安疾控

无障碍浏览 | 站点地图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2021 wj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16129号-1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95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34
主办:雅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正和路1号 联系电话:0835-222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