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时完成集结,6小时抵达一线,8小时进入实验室;单个班组,6个小时,创造检测标本6500管的记录;10天完成检测27.1万人次……11月23日,成都全域解封,中风险地区清零的背后,有着雅安26名医务人员辛勤工作的汗水。
“别人
雅安市省级应急新冠核酸检测支援队队员
有备无患
临危受命赴“战场”
11月8日,成都单日出现7例本土确诊病例时,何霞就预感到支援队将奔赴“战场”。“当时,防控战在成都已经打响。”在何霞看来,这是一场敢于担当,需要全力以赴的疫情阻击战。
今年2月,当接到组建省级应急新冠核酸检测支援队的任务时,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从32人中挑选了10名骨干参加。“全科有28名具有核酸检测的资格,其中3名多次参加省级培训,还担任教员。”2021年8月,雅安市省级应急新冠核酸检测支援队正式成立,26名队员中,市人民医院就有10人。
2020年2月中旬,市人民医院二院区PCR实验室作为临检中心正式开展核酸检测,成为全市首家开展新冠核酸检测的医院。
之前,受省卫健部门的委托,市人民医院还承担了两期核酸检测人员培训,为乐山、眉山、凉山等兄弟市(州)培养了352名合格的核酸检测员。在支援队中,卫仙洪、李佳、李玲三名队员还是培训教员,担任相应的培训课程。“全队26名队员,基本上都是他们培训出来的检测员。”何霞说。
11月5日,支援队进入待命状态,3天之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在成都打响。疫情就是命令,受市卫健委指派,何霞为领队,带领支援队驰援成都。
11月9日凌晨6时,支援队集结出发,奔赴成都!
“按照省卫健委的工作安排,26人分成3组分别奔赴3家医院开展工作。”何霞安排李佳、卫仙洪、李玲分别担任小组长,李佳带领1组10名队员奔赴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卫仙洪带领2组8名队员奔赴金牛区人民医院、李玲带领3组8名队员奔赴东部新区第三人民医院开展工作。
“3个组全部在规定的时间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队员们到达各自的医院后稍加休整,经过一系列紧张有序的培训之后,当日就正式进入实验室,与当地医院检验人员密切配合,开展核酸检测工作。“3个组都是24小时轮班,不分周末与节假日。”
“我们按照1万人份进行准备,一旦接到紧急任务,确保
市人民医院作为支援队的主力,检验科在人员配备和科室建设上也提前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我们的核酸检测岗进行全员(28名有证人员)大轮转,所有人员都可以胜任核酸检测岗位。”经过前期的科室大轮转,在支援队抽调10人参与成都抗疫的情况下,市医院检验科的正常工作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当天,支援队分别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金牛区人民医院和东部新区第三人民医院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全部按照2小时集结、6小时到达、8小时进入实验室的要求,顺利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何霞说。
攻坚克难
互帮互助一家人
“我有两个担心,一个是大家的人身安全,另一个就是生物安全。”作为领队,何霞考虑得非常周密,“虽然检测设备大同小异,
在支援成都的日子里,队员们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两点一线,严格遵照防控要求避免外出。
支援金牛区人民医院的是卫仙洪带领的2组8名队员。从医院到入住的宾馆有20多分钟路程,中间还要
11月13日,经过省、市卫健部门的批准,何霞带着李佳到2组和3组的工作和住地了解情况,碰巧当天2组所在的宾馆锅炉坏了,没有热水。
“怕我的队员感冒了,一旦发烧,一下很难分辨是感冒还是感染,会严重影响工作。”由于每一名队员都需要按照相应的防护等级穿戴防护装备,一天下来,衣服基本上湿透了,一不小心很容易感冒。“必须要保证每个队员下班后都能洗上热水澡。”
经过协调之后,2组全体队员搬到了条件好一点的宾馆。
李玲带领的3组负责东部新区第三人民医院的核酸检测工作。在入住当天,3组就全部接管了医院的核酸检测工作。
李晓寒是3组的队员,11月10日,李晓寒的母亲突患疾病,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她在了解情况后,选择坚守岗位。“我了解到她的情况后,立即与医院领导进行联系,通过医务科协调帮助为李晓寒的母亲进行身体检查。”何霞通过市人民医院协调解决李晓寒母亲看病的问题,并组织多个科室为其会诊。
队员们每天“全副武装”开展工作
“虽然我们不是来自同一家医院,但是我们是一个集体。”之后,何霞又通过私人关系与省医院相关专家取得联系,请求帮助为李晓寒母亲的病情进行分析诊断。
“没有彼此之分,感觉就是一个大家庭。”队员张明艳接到任务时,是在手术后不久在家休养期间。受领任务后,她义无反顾奔赴一线。“第一天岗位是三级防护,一个班下来明显感觉身体撑不住。”
李玲了解到张明艳的情况后,立即为她调换了岗位。
在成都抗疫期间正是高级职称评定资料报送的关键时期,为了不给其他同事增加麻烦,队员陆小琴在出发当晚准备资料到凌晨3时。“我每周还有12节课,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我尽量协调其他同事帮助上课。”在陆小琴心里,抗疫和给学生授课同等重要。
11月30日,休整之后的陆小琴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
“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单位,但是大家都
何霞在实验室进行检测工作
团结一致
勇毅前行创佳绩
何霞在完成检测工作的同时,积极学习成都第一人民医院的宝贵经验,并和该院检验科主任一道反复梳理流程,共同商讨安全合理可行的大规模核酸检测实施方案,提出的多条合理化建议被采纳。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PCR实验室非常大,专门为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而建,里面大多设备自动化水平较高。”在陆小琴的记忆中,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PCR实验室自动化设备是她第一次接触到的这么先进的核酸检测设备。“我们医院现在全靠手工完成,有些环节非常耗费时间。”
1组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是成建制上下班,整个班组的分工协同显得非常重要。在实际操作中,何霞、陆小琴、李佳等队员发现全靠自动化设备进行检测,人员虽然轻松些,但是效率反而比较低。“结合平时的工作经验,我们把先进设备和现有的设备结合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陆小琴介绍,大家把先进设备检测耗时较长的环节放到普通检测设备来完成,人工完成两种设备转换的中间环节。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三家医院中标本量最大的医院,每天都有1万多管标本。1组队员在工作中的专业素养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让当地科室的同行们赞叹不已,在与当地实验室高自动化设备配置的配合下,创造了单个班(6小时)检测标本6500管的记录。
何霞介绍,按照市人民医院目前的装备和人员配置,一个班检测标本1000管对于检测人员来说已经是很大的工作量了。“如果没有自动化设备,全靠手工完成6500管几乎不可能。”对于已经经历过两次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当地同行来说,单个班创造这样的记录已经是一个奇迹。
支援队圆满完成任务
相对于1组而言,3组所在的东部新区第三人民医院PCR实验室的设备相对落后。“我们进入医院后直接接管了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所有新冠核酸检测都由我们的队员完成。”李玲带领的3组,第一天
全手工加样、半自动提取、手工加扩增试剂……当1715管标本全部检测完成的消息传出,“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当地医院检验科的同行们都惊讶不已。
卫仙洪带领的2组队员积极融入到医院的标本检测工作中,与当地医院的同行一起轮班。10天时间不长,但他们已经成为默契的搭档。“认真、严谨、细致。”金牛区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同行说起2组队员,都竖起拇指赞叹,并主动联系市人民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准备联合申报一项科研项目。
“整整十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工作,没有一个队员叫苦叫累。”全队共完成新冠核酸检测27.1万人次,圆满完成了省、市两级卫健委交给的任务。“11月18日,接到撤离命令时,大家还依依不舍。”何霞说。
11月18日,突然接到第二天提前撤离的通知时,所有队员感觉措手不及,总感觉还有许多的任务还要完成,队员们和科室的同行们都有诸多的不舍。3组队员撤离时,东部新区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在欢送会之后,控制不住不舍的情感,抱着组长李玲热泪滚滚,感动了在场所有送行的人。
“直至撤离的前一晚,各组队员还坚持工
在这场战“疫”中,支援队得到了一次全面检验。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但是,在26名队员心中,他们希望大规模的核酸检测永远不要再发生。
本报记者 周代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