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以提高健康服务效率和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为目标,探索构建了虚实结合、医防一体、连续服务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生态圈,有力促进互联网与健康医疗领域融合发展,助力医改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破解政策瓶颈,奠定发展基础
印发《关于开展家庭远程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家庭远程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等文件,建立健全备案制度、数字身份认证制度、患者实名预约及就诊记录保存制度。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破解互联网医疗执业准入难题,制订远程会诊、诊断、诊查、监测四大类服务项目价格标准,并纳入医保报销。成立省家庭远程医疗管理指导中心,设立了省家庭远程医疗华西分中心、省医院分中心,统一开展全省互联网医疗服务信息注册备案,强化互联网医疗服务机构的指导和监管。
二、打造统一平台,整合服务资源
依托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利用省级政务云,以“服务大众、便民利民、资源共享、服务协同”为宗旨,以“机构全覆盖、医生总动员、诊疗全天候、服务零距离”为目标,打造了“健康四川”云平台。平台已接入400余家医院,导入7000万健康档案、4000万新农合档案,每月提供90余万个号源,并提供就医导航、预约挂号、床位、价格、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和健康管理等服务,初步形成了四川看病就医的全指南。为服务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平台建立了妇幼专区,接入了200余家妇幼机构或涉及妇幼科室的医院,每月提供46.3万个妇幼号源和1.8万张床位信息。目前,平台累计为群众提供了46万次预约挂号服务和121.7万次业务查询服务,68.7万人次妇幼专区服务。
三、开展移动医疗,拓展服务空间
探索开展“巴蜀快医”服务,以全科医生、家庭签约医生为核心,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医联体、专科医生为依托,打造公众呼叫、医生派单、服务评价、业务监管等服务的统一入口,探索建立公众一键预约、医疗资源精准匹配、医患线上线下互动的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先期以慢病管理、儿童医疗保健为突破口,在成德绵地区率先开展服务试点。基于微信平台,创新打造“宝宝快医”互联网儿童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探索构建儿科服务资源精准呈现、快速匹配、一键就医的互联网儿童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平台已接入了包括华西附二院、省妇幼保健院、省人民医院等40余家二甲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了就近儿科资源即时呈现、地理位置快速匹配、当天门诊实时挂号、夜间急诊随时查询、床位信息即时呈现、网络问诊在线发起、滴滴快车一键呼叫等便民服务。
四、推进网络医疗,促进服务均等
统筹推进四川大学华西妇女儿童医院、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等医院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试点。以移动支付为核心,为群众提供预约挂号、导诊提醒、候诊查询、诊间缴费、报告查询、电子处方、药品配送等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便民服务。同时,通过开展医联体内远程双向业务协同服务,患者在基层医生陪同下向上级医生发起网络问诊,上级医院专家针对患者病情数据进行实时诊疗,线上出具诊断结论报告并给出相应治疗方案,并由下级医疗机构完成线下诊疗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纵横联动,促进医院之间的“帮扶带”和“业务联动”,增强优质医疗资源的流动性和可及性,降低患者非医疗时间和非医疗成本,促进有序就医。
五、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分析应用
深入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应用,与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中心及相关企业合作利用全省卫生计生统计年报数据、病案首页数据和新农合数据,开展分级诊疗、重点学科、重点区域、大型医院监测等大数据挖掘分析,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根据患者就诊方式差异性,将就诊划分为基层就诊、转院、跨级就诊等,通过患者、疾病、医疗机构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分析影响患者转院或跨级就诊的因素,为患者精准画像,即时绘制全省患者流向动态图、重点科室病人流向图等。通过构建“数据魔方”将医疗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将结果存入大数据仓库,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构建“防”、“审”、“挖”三层防护体系,助力医药卫生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