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全面推进“智慧健康”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5-30 15:37
浏览:
打印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智慧健康”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促进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全市医疗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2013年—20194月,全市共完成协同业务667747例。其中,双向转诊318382例、代理检验108202例、预约检查212628例、远程阅片9661例、远程心电18874例。

一、“健康雅安”引领卫生信息“智慧化”,促进健康服务全方位全周期

一是倾力打造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医疗服务共享。以市级平台为核心,统筹建设“健康雅安”APP构建覆盖全市的信息平台,以信息网络带动服务网络,推动人口信息与医疗服务数据融合,助推医防一体、防治结合的服务模式的建立,推动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医疗服务信息与医疗保险和药品流通信息深度融合,助推三医联动机制的建立,推动三医信息共享、制度衔接、协同监管。二是倾力打造“智慧医疗”平台,推动区域医联体建设。以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为重点,以华西医院领办为契机,打造医联体信息平台为载体,推动跨区域健康信息整合,促进健康服务跨区域协同联通我市所有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整合患者就医数据信息,推行医院之间同质化医疗服务,居民健康档案逐步覆盖群众全生命周期。同步建立区域影像、区域心电、区域检验三大区域协作核心平台,开通“互联网+”医保即时结算,简化流程,让边远山区群众享受到远程阅片、远程心电、代理检验等优质医疗服务,助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群众看病就医更加高效便捷,促进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二、“互联网+康养”推动新业态现代化,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

一是倾力打造川西康养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助推健康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便民利民、服务整合的健康服务新业态。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推动疾病危险因素监测评估和老年保健、健康保健等智能应用,在市人民医院探索将AI人工智能应用与大数据结合的试点应用,建设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疾病分类信息库,针对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定制个性化服务。同步围绕“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较为完整的康养产业链”发展理念,推动雅安市“康、养、护”智慧医养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推进健康养老模式建立,促进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有机衔接,着力解决“医、护、养、学、研”一体化融合,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智慧家医”工程,在雨城区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向居民提供便捷的上门服务。二是倾力打造“智慧服务”平台,助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信息化建设助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级医疗机构将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特殊状态通过信息化手段,自动采集并推送到该患者健康档案所在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让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可以与县级以上医院的临床治疗对接,实现基本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联动,使个人健康档案真正变成了“活档案”,促进“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20195月,我市首个智能家庭医生工作室在雨城区土桥社区和平小区内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致力于为土桥社区6405户、19215名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三、“石棉模式”带动智慧医疗“全域化”,群众看病就医更加高效便捷

一是探索构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石棉模式”。为破解“信息孤岛、服务阻滞、管理瓶颈、保障不足”四大难题,石棉县率先探索建设信息化支撑的县域医联体试点,全县所有医疗机构全面覆盖远程医疗云中心和“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并将居民健康档案适度向群众开放,患者可以在县内任意一家医疗卫生机构享受到同质化医疗服务,同步推出“智慧家医”“智慧医院”“智慧妇幼”等智慧医疗服务。2013年—2019年4月,全县共完成协同业务29511例,其中双向转诊848例、代理检验5555例、预约检查2127例、远程阅片8438例、远程心电12543例。石棉县人民医院成为全省首家获国家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测评四级乙等县级医院。二是以点带面推动健康信息“全域化”。在全市全面推广“石棉模式”的典型经验,汉源县、芦山县、雨城区等县(区)先后建成医疗业务协同信息化系统。2018年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4家市级公立医院按比例自筹资金,共投入1300余万元建设基于雅安市人口健康平台的市级医联体支撑系统,逐步打通市级医疗机构之间、市级与县级之间业务协同壁垒,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形成独具山区特色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雅安模式”。

无障碍浏览 | 站点地图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2021 wj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16129号-1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95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34
主办:雅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正和路1号 联系电话:0835-222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