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建设川西医养中心,促进三区同城化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结合我市实际,牵头
感谢社会各界对雅安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李明达
联系电话:0835—2222127
附件:加快建设川西医养中心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雅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6月6日
附件
加快建设川西医养中心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雅安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川西医养中心,结合我市实际,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多元投入。落实政府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医养与健康产业、“一老一小”服务领域,满足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
医养同兴,互融互促。推动医疗卫生与医养产业融合发展,结合雅安特殊的地理区位、良好的生态环境,更
全市统筹,竞相发展。围绕全市“做强主干、联动六县”的市域发展新格局,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努力形成市级龙头带动、县(区)各展其能、乡村网底牢固、全市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突出特色,示范引领。突出区域特色,着力推进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领域健康服务大项目、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培育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引领医养与健康产业加快发展。
三、主要目标
2026年,市域、县域内就诊率达90%,吸引三州地区来雅就诊率年均保持增长态势;医疗、卫生、医养、康养等重大项目建成投运,医疗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医养、康养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川西医养中心初步建成。川藏高原病医学防治水平、川藏铁路医疗保障紧急医学救援水平逐步提高;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在国家/省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位居川西/川藏前列,川西医疗高地作用明显增强。阻断疾病传播的屏障基本建成,影响川西地区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等疾病得到有效遏制;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川西健康屏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全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指标控制在省下目标范围内,国家和省级健康县区达到40%以上,宜养幸福地知名度、影响力显著提升。
四、重点任务
(一)建设川西医疗高地
1.实施川藏铁路建设医疗保障行动。依托雅安市人民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及沿线县(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建立分层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川藏铁路医疗应急救援队伍,积极开展紧急救援和临床治疗。在川藏铁路沿途的适宜地点规划建设1处以上直升机停机坪,协调铁路部门开辟伤病员列车转运的绿色通道,实现道路、航空、轨道交通转运互通;加大无偿献血工作、推进“5G+智慧急救”建设、强化建设过程中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保护,切实提升川藏铁路建设应急救援能力。到2026年,达到12小时内完成诊治所需实验室指标的快速检测能力。针对高原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肝炎、结核、鼠疫等传染病做好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为川藏铁路沿线各族群众提供全覆盖、全周期、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
2.实施“一盘棋”医疗新格局建设行动。围绕“做强主干,联动六县”市域发展格局,完善“一主干、一特色、多支点”的医疗卫生区域布局。做强“一主干”,即高起点规划雅州新区医疗卫生资源布局,通过市级平台公司代建、招商引资等多元投资建设方式,在雅州新区规划建设一所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以及干细胞、基因检测、医美等特色、前沿的专科医疗机构;发挥市人民医院龙头作用,推动市级和雨城区、名山区、经开区医疗机构组建城市医疗集团,推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医疗服务接续高效,推动名山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做优“一特色”,即充分发挥“杨氏骨科”“陈氏骨科”影响力,加快建设市中医特色医院,推进天全县、汉源县中医医院争创三级甲等医院。做强县级医院“多支点”,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科室、薄弱临床专科以及紧缺专业临床专科建设,科学规划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模式,持续实施“流动医疗服务”项目。
3.实施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行动。支持市人民医院优质资源扩容和发展尖端医疗技术,加快市人民医院大兴院区项目建设,深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领办合作,推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国内一流医院开展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深化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与以色列等国家开展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合作;推动市中医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的深度合作。全面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市建设,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启动智慧医院建设,到2026年,全市完成3家互联网医院建设,完成远程医疗服务中心建设,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至少4家通过智慧医院评审。以“名科”创建提升特色医疗服务能力,2026年,力争创建1个全国重点临床专科,5个省级重点临床专科,20个市级重点临床专科。以“名医”培植提升影响力。到2026年,力争1人进入全省十大名中医,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达到15名、市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达到50名。
(二)建设川西宜养幸福地
4.实施康养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行动。贯彻落实《雅安市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推进健康“医养”、生态“游养”、运动“体养”、静心“禅养”、食疗“药养”等工程,加快推动华西雅安老年医学中心、世外乡村·海子山国际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十里梅香·茶源小圳、蓝城十里桃源、蒙顶山茶文化康养园、天全县康养综合体、汉源九襄阳光花海康养产业园、石棉温泉阳光康养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培育一批高端专业医养机构,提升医养结合机构能力和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5.实施康养品牌打造行动。加强项目宣传和推介,深化与中国康养大会组委会、《康养蓝皮书》编委会等相关方面合作,继续擦亮中国康养城市品牌。依托“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等国家级、省级重大招商平台,开展集中招商、以商招商活动。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休闲养生、医养结合、度假养老等产业开展招商活动。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开展产业推介,扩大雅安康养产业影响力。推动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结合生态果蔬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建设、九襄阳光花海康养胜地,合力打造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推动形成康养产业集聚效应。
6.实施医养结合示范市创建行动。规范医养结合机构建设、管理和服务,创建一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推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建立就医转诊“绿色通道”。聚焦“一老一小”,积极发展老年医养结合,依托市人民医院医养中心,积极与华西等大
7.实施中医药特色产业发展行动。做“大”中药材种植。将种植面积较大的川牛膝、花椒、天麻、厚朴、黄柏等五种川产道地药材打造成雅州“五味”,2026年,力争1—2个道地药材获得“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做“深”中药材加工。充分发挥华润三九、迅康药业等本地药企的产品研发和转化力量,加强中成药研发与制药、藏药浴应用与推广等技术整合和集聚,探索成立医药研发联盟,构建集研发、生产、医疗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做“强”中医医院。加快新建成的县级中医医院启动“二甲”创建,建设一批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建制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可得性。做“特”产业服务。实施“中医四季养生行动”,重点开发一批中医药特色餐饮项目。以全市中药材种植示范线建设和优质旅游资源相结合为基础,发展“中医药+旅游”,依托宝兴县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大圆包中药材种植基地)打造农旅融合现代产业区;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药食同源”科研项目为支撑,发展“中医药+健康食品”产业。做“实”人才支撑。支持雅安技术职业学院做强中医药类专业,建立省级“西学中”人才培育基地、省级中医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做“浓”中医药文化。积极争创省级非
(三)建设川西健康屏障
8.实施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和传染病防治防控能力提升行动。从严从细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快提升市疾控中心
9.实施公共卫生能力提升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作业指导、人群健康服务、实验室检测在内的公共卫生项目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雅安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化学性、药物性、病理性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引导有能力的企业在雅安建设未被污染输液瓶(袋)回收处置设施,确保去向可追溯。继续实施医疗废物处置“乡收集+县暂存+市处理”的“雅安模式”,破解农村地区医疗废物处置难题。加大疾控队伍、采供血队伍和医疗机构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力度,配齐配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卫人员,完善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强化公共卫生网底,推动基层医防融合,发挥基层公共卫生机构传染病一线“守门人”作用。到2026年,市疾控中心力争达到三级甲等标准,各县(区)疾控中心达到等级以上标准。
10.实施健康雅安整体推进能力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心理健康促进等18个专项行动,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各项指标高质量完成。加快推动“健康细胞”建设,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健康习惯,积极开展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场所建设。到2026年,国家卫生乡镇覆盖率达25%,省级卫生乡镇和卫生村全覆盖,力争建成一批整洁、有序、健康、宜居的健康单位、健康医院、健康学校、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村等。
五、保障措施
(一)全面加强领导。市、县(区)党委政府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川西医养中心建设纳入市、县(区)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协调范畴,强化川西医养中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步加强顶层设计,在
(二)注重协同推进。各县(区)要健全完善医养结合工作推进领导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市级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形成促进健康的合力,共同推动川西医养中心建设。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川西医养中心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项目包装、储备、争取上给予支持;财政部门要落实相关投入政策,支持川西医养中心建设;医疗保障部门在政策、价格上给予支持,服务医疗机构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人才引进和政策激励,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在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中预留川西医养中心建设发展的空间;卫生健康部门要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文化体育和旅游部门要加快康养项目建设,支持各县(区)创建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
(三)落实财政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要保障卫生事业投入,确保纳入川西医养中心建设的项目顺利实施。各县(区)党委、政府要承担本区域内主要的医疗卫生投入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投入绩效考评体系,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量化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与财政投入相结合,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强化人才保障。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建立健全卫生人才管理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卫生人才培养制度和培养体系,以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整体推进农村卫生、社区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服务、中医药、卫生监督和卫生管理等各类卫生人才协调发展。加大雅安康养、医养等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促进雅安康养、医养产业发展。
(五)强化追踪问效。市、县(区)及时成立川西医养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牵头及时收集汇总通报川西医养中心建设情况,推动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完善相关政策。市委目标绩效办要把川西医养中心建设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对不履行创建责任,工作推动不力或因推诿、扯皮延误创建工作的,逗硬考核,严肃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