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卫生健康局、市直医疗卫生单位:
经委党组会议研究同意,现将《雅安市卫生健康单位接受公益事业捐赠管理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雅安市卫生健康单位接受公益事业捐赠管理办法(试行)
雅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12月16日
附件
雅安市卫生健康单位接受公益事业捐赠管理办法(试行)
(2022年修订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鼓励捐赠,规范捐赠和受赠行为,保护捐赠人和受赠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依照《中华人民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各类卫生健康事业单位、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主管的公益性社会团体等机构(以下简称卫生健康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捐赠是指国内外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捐赠人)自愿无偿向卫生健康单位(以下简称受赠单位)提供资金、物资等
第四条 卫生健康单位接受捐赠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二)自愿无偿;
(三)符合公益目的;
(四)非营利性;
(五)法人单位统一接受和管理;
(六)勤俭节约,注重实效;
(七)信息公开,强化监管。
第五条 卫生健康单位可以接受以下公益事业捐赠:
(一)用于医疗机构患者医疗救治费用减免;
(二)用于公众健康等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
(三)用于卫生健康人员培训和培养;
(四)用于卫生健康领域学术活动;
(五)用于卫生健康领域科学研究;
(六)用于卫生健康机构公共设施设备建设;
(七)用于其他卫生健康公益性非营利活动。
第六条 卫生健康单位不得接受以下捐赠:
(一)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二)涉及商业营利性活动;
(三)涉嫌不正当竞争和商业贿赂;
(四)与本单位采购物品(服务)挂钩;
(五)附有与捐赠事项相关的经济利益、知识产权、科研成果、行业数据及信息等
(六)不符合国家有关质量、环保等标准和要求的物资;
(七)附带政治目的
(八)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九)任何方式的索要、摊派或者变相摊派;
(十)承担政府监督执法任务机构,不得接受与监督执法工作有利害关系的捐赠。
第七条 卫生健康单位应当将接受捐赠和使用管理作为单位领导班子集体或内部民主议事会议研究决策事项。
第八条 卫生健康单位应当明确承担捐赠组织协调管理的牵头职能部门,负责管理日常事务(以下简称捐赠管理部门)。
第九条 捐赠人向卫生健康单位捐赠,应当由单位捐赠管理部门统一受理。卫生健康单位其他内部职能部门或个人一律不得直接接受。
第二章 捐赠预评估
第十条 捐赠预评估是卫生健康单位
第十一条 预评估重点内容:
(一)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二)是否符合卫生健康单位职责、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领域;
(三)捐赠接受必要性;
(四)捐赠人背景、经营状况
(五)捐赠实施可行性;
(六)捐赠用途是否涉及商业营利性活动;
(七)捐赠是否涉嫌不正当竞争和商业贿赂;
(八)捐赠方是否要求与捐赠事项相关的经济利益、知识产权、科研成果、行业数据及信息等
(九)捐赠物资质量、资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与要求等;
(十)是否附带政治目的
(十一)是否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十二)卫生健康单位认为必要的其他内容。
第十二条 卫生健康单位捐赠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单位财务、资产、审计等部门,以及相关业务部门,建立评估工作机制,及时对捐赠申请提出评估意见。
必要时,可以
第十三条 捐赠预评估意见应当经卫生健康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或履行内部民主议事程序。
第十四条 卫生健康单位领导班子集体或内部民主议事会议确定意见应当及时书面通知捐赠人。
不予接受的捐赠,卫生健康单位应当向捐赠人解释和说明。
第三章 捐赠协议
第十五条 卫生健康单位接受捐赠应当与捐赠人协商一致,自愿平等签订书面捐赠协议。捐赠协议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或经法定代表人书面授权与捐赠人签订,并加盖受赠法人单位公章。
第十六条 书面捐赠协议应当明确以下内容:
(一)捐赠人、受赠人名称(姓名)和住所;
(二)捐赠财产的种类、数量、质量和价值,以及来源合法性承诺;
(三)捐赠意愿,明确用途或不限定用途;限定捐赠用途的,应当附明细预算或方案;
(四)捐赠财产管理要求;
(五)捐赠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六)捐赠双方的
(七)解决争议的方法;
(八)违约责任。
第十七条 用于卫生人员培训和培养、卫生健康领域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捐赠,捐赠人不得指定受赠单位具体受益人选。
第十八条 卫生健康单位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特殊任务期间接受捐赠的,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简化书面捐赠协议。
第四章 捐赠接受
第十九条 捐赠财产应当由受赠法人单位统一接受。
第二十条 受赠单位应当积极协助捐赠人按照法律法规和捐赠协议按期足额交付捐赠财产。
第二十一条 接受货币方式捐赠,由受赠法人单位按规定开具《四川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捐赠人根据缴款书信息将款项直接纳入当地财政专户。
接受非货币方式捐赠,受赠单位应组织资产管理使用部门或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非货币捐赠财产价值进行评估、确认或公证。
第二十二条 受赠单位接受捐赠,应当按照实际
第二十三条 受赠单位接受的捐赠工程项目,捐赠人可以留名
第二十四条 捐赠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入境、许可申请等手续的,受赠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 财务管理
第二十五条 受赠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捐赠财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
第二十六条 受赠单位接受的捐赠财产应当全部纳入单位财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单独核算。
第二十七条 受赠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及时按照书面捐赠协议对捐赠财产进行逐项核对、入账。
第二十八条 受赠单位接收的非货币性捐赠,财务部门应当会同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按照捐赠协议验收无误后,纳入单位资产统一管理。达到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有关规定管理。
第二十九条 受赠单位应当根据单位性质不同,按照《政府会计制度》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对捐赠财产按照用途和捐赠单位等进行明细核算。
第三十条 受赠单位应当根据单位性质不同,按照《政府会计制度》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对捐赠财产按照用途和捐赠单位等进行明细核算。
第六章 捐赠财产使用管理
第三十一条 受赠单位应当尊重捐赠人意愿,严格按照本单位宗旨和捐赠协议约定开展公益非营利性业务活动,不得用于营利性活动。
捐赠协议限定用途的捐赠财产,受赠单位不得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用途。如果确需改变用途的,应当征得捐赠人书面同意。
第三十二条 受赠单位捐赠财产使用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审定批准的捐赠财产使用方案和执行计划。
受赠单位捐赠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捐赠财产使用管理。
第三十三条 货币捐赠使用遵循以下原则:
(一)捐赠协议限定用途的,受赠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责、宗旨和捐赠协议约定内容,制订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参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明确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支出审核审批程序和权限等。
(二)捐赠协议未限定用途的,受赠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使用范围,结合本单位职责或宗旨开展公益活动,并严格执行单位统一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财务管理制度。
(三)受赠单位以政府名义接受未限定用途的货币资金,应当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要求,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及时足额上缴同级国库。
(四)受赠单位不得支付与公益活动无关的费用。
(五)受赠单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或内部民主议事会议决定。
(六)受赠单位不得用捐赠财产提取管理费,不得列支工作人员工资福利等。
(七)受赠单位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八)受赠单位应当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降低活动成本。
第三十四条 非货币捐赠财产使用遵循以下原则:
(一)捐赠协议限定用途的,受赠单位应当按照捐赠协议约定内容,制订财产使用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责任、使用范围和使用流程。
(二)捐赠协议未限定用途的,受赠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使用范围,结合本单位职责或宗旨开展公益活动,并严格执行本单位统一的资产管理规定,合理安排财产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三)受赠单位不得用于开展非公益活动。
第三十五条 受赠单位接受的捐赠财产一般不得用于转赠其他单位,不得随意变卖处理。对确属不易储存、运输或者超过实际需要的物资,在征得捐赠人同意后可以处置,所取得的全部收入,应当用于捐赠目的。
第三十六条 捐赠项目完成后形成的资金结余,捐赠协议明确结余资金用途的,按捐赠协议执行;捐赠协议未明确结余资金用途的,受赠单位应当主动与捐赠人协商一致,提出使用意见。
第三十七条 受赠单位应当建立接受捐赠档案管理制度。对捐赠协议、方案、执行、审计和考评情况进行档案管理。
第七章 信息公开
第三十八条 受赠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受赠信息公开工作制度,通过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向社会公开受赠相关信息,提高受赠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第三十九条 受赠单位应当向社会主动公开以下信息:
(一)捐赠接受管理制度;
(二)捐赠接受工作流程;
(三)捐赠管理部门及联系方式;
(四)受赠财产情况;
(五)受赠财产使用情况;
(六)受赠项目审计报告;
(七)受赠项目绩效评估结果;
(八)依照法律法规应当公开的其他信息。
第四十条 受赠单位应当在规定时间公开受赠信息:
(一)每年3月31日前或在年度财务决算公开时公布上一年度本单位受赠财产、财产使用和管理情况;
(二)受赠项目审计报告和绩效评估结果完毕后30个工作日内;
(三)捐赠协议约定的受赠信息社会公开时间;
(四)国家有关法规对信息公开的要求。
第四十一条 受赠单位应当在单位门户网站或当地主要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开受赠信息。
第四十二条 对公众和捐赠人查询或
第四十三条 受赠项目完成后,受赠单位应当及时主动向捐赠人反馈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以及项目的实施结果,听取捐赠人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十四条 受赠单位应当对其公开信息和信息答复的真实性负责。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五条 卫生健康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捐赠管理使用责任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十六条 受赠单位接受捐赠管理和使用情况应当纳入单位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第四十七条 受赠单位应当定期开展捐赠管理检查和审计工作,并及时将检查、审计结果予以公开。
对受赠金额大、涉及面广的项目,应当实施项目专项检查、审计和项目绩效考评。
第四十八条 市(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所属单位和业务主管社会组织捐赠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定期组织检查和专项审计。
必要时,可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对受赠单位和受赠项目的专项检查和审计,并适时向社会公开检查和审计情况。
第四十九条 市(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卫生健康单位公益事业捐赠作出突出贡献的捐赠人予以鼓励和表扬。
第五十条 卫生健康单位应当主动接受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依法监督管理。
第五十一条 卫生健康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经征求捐赠人意见,由同级人民政府将捐赠财产交由其他宗旨相同或相似的公益性单位管理,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予以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市、县(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按照捐赠人要求可以接受捐赠,并按照本办法执行。
市、县(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以将受赠财产转交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也可以按照捐赠人的意愿分发或者兴办公益事业,但是不得以本机关为受益对象。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2023年1月31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原办法(雅卫健发〔2021〕34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