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区聚焦医养结合能力建设 着力破解山区老年健康服务供给难题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09 11:31
浏览:
打印

近年来,雅安市雨城区针对地处山区(山地占全区总面积的91%)、老龄化程度加深(截至2024年底,全区共有65岁以上老年人63874人,占总人口的17.31%)及老年慢性病管理不规范、医养结合服务短缺、居家养老支持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聚焦“织密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制定出台加快川西医养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着力破解山区老年健康服务供给难题,成功创建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省级健康区;青江街道孝廉社区、东城街道水中社区成功创建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区人民医院获评四川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四川省第二批医养服务示范单位,区医养中心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世界卫生组织医养结合典案例。2025年6月《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24—2025)》发布,该区入选全国康养可持续发展100强县榜单。

一、三管齐下,织密基层老年健康服务网络

一是医疗服务阵地延伸拓展。区人民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依托全区93个一体化村卫生室开展老年健康服务,提供血压血糖监测、用药指导等基础服务,覆盖100%行政村。二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扩面。组建152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为主,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截至2025年8月,全区常住人口签约27.5万人、签约率79.57%,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签约6.2万人、签约率93.81%;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28351人。三是流动医疗服务常态开展。全区8个镇中心卫生院均配备流动医疗服务车,定期深入偏远山村开展送医上门“一站式”服务,自2020年项目实施起至2025年8月,累计出动流动服务车5674车次、医务人员11678人次,服务511602人次,医保结算10607人次。

二、创新理念,深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一是创新“12345”管理理念。把老年人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首要标准,以区医养中心为试点,探索推广“医疗护理+慢病管理+精神慰藉+生活照护+休闲养护”的“12345”一体化医养服务模式,以区人民医院医疗团队为支撑,组建以呼吸、心血管、中医、康复、营养等综合一体的老年医学科,全方位延长老年人的生命周期、提高其生命质量。二是探索发展“嵌入式”医养结合模式。建成大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营镇中心卫生院对岩院区、碧峰峡镇中心卫生院北郊院区3个养老服务综合体;在西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碧峰峡镇中心卫生院实施社区医养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提升改造业务用房,配置老年运动康复器材、呼叫系统、监测智能手环、监控设备等设施设备,满足不同老人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全区新增医养床位78张,打造“养中有医”“以医助养”新模式。三是推行居家医养服务下沉。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门行动”,为提出申请的失能老年人上门提供健康体检、康复服务及保健指导等健康服务,自2022年1月起至2025年8月累计服务6752人次,服务半径覆盖全区所有乡镇。

三、医养并举,强化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提升区医养中心服务能力。围绕川西医养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分期推进区人民医院医养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8.75亿元。科学设置医疗、养老、康复、娱乐、安宁疗护5个区域,组建综合服务团队100余人,开放养老床位260张、医养床位80张,现有入住老人260余人,入住率达76%。二是建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落实社区医院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分段完成社区医院提档升级,西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河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实现全区各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均设置有1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建成2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医疗服务提质增效。全区13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基本标准12家、推荐标准5家、建成社区医院2家。三是强化中医药服务。建成国家级中医特色传承工作室1个(全国名老中医牟希瑾传承工作室)、“市级示范中医角”1个;全区建设有中医馆的基层医疗机构12家,均有中医医师在岗执业,并能够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升级基层中医馆建设水平,推广刮痧、体质调理等健康养生技术。家庭医生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截至2025年8月管理率达60.42%。

无障碍浏览 | 站点地图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2021 wj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16129号-1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95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34
主办:雅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正和路1号 联系电话:0835-2222127